·郑州市二级专科医院 ·郑州市医保定点医院

当前位置:主页 > 乳腺科 > 乳腺纤维瘤 >

乳腺纤维瘤的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要点时间:2025-08-07 16:12  来源:乳腺专科医院

  摘要:乳腺纤维瘤是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准确诊断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至关重要。超声检查和病理诊断是诊断乳腺纤维瘤的重要手段。本文详细阐述了乳腺纤维瘤的超声检查要点,包括检查方法、超声图像特征等,同时介绍了病理诊断的要点,涵盖标本采集、病理形态学特征等内容,旨在提高对乳腺纤维瘤诊断的认识和准确性。

  一、引言

  乳腺纤维瘤在青年女性中较为常见,虽为良性肿瘤,但准确诊断有助于与乳腺癌等其他乳腺疾病相鉴别,避免过度治疗或延误病情。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便捷、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是乳腺疾病筛查和诊断的常用方法;病理诊断则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能够明确肿瘤的性质和组织学特征。了解乳腺纤维瘤的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要点,对于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乳腺纤维瘤的超声检查要点

  2.1 检查前准备

  患者一般无需特殊准备,但最好在月经结束后 3 - 7 天进行检查,此时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可减少激素水平对乳腺组织的影响,使检查结果更准确。

  检查时应穿着宽松衣物,充分暴露乳房和腋窝,以便医生进行全面检查。

  2.2 检查方法

  患者通常取仰卧位,上臂外展,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对于较大的乳房或需要特殊观察的部位,也可采用侧卧位。

  医生将超声探头均匀涂抹耦合剂后,轻放于乳房表面,以乳头为中心,采用放射状和扇形相结合的扫查方式,对乳房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同时观察腋窝淋巴结情况。检查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整探头的频率、深度和增益等参数,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2.3 超声图像特征

  形态:乳腺纤维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犹如“鹅卵石”状。部分肿瘤可能因生长方向或周围组织牵拉等因素,形态略有不规则,但整体仍具有较好的完整性。

  边界:肿瘤与周围乳腺组织有明显的分界,边界光滑整齐,可见完整的包膜回声。包膜通常为低回声或无回声,厚度均匀,这是乳腺纤维瘤的重要特征之一。

  内部回声:多数乳腺纤维瘤内部回声均匀,多为低回声或等回声。低回声是由于肿瘤组织内纤维成分较多,对超声的反射较弱所致;等回声则表明肿瘤组织与周围乳腺组织回声相近。少数肿瘤内部可见点状强回声,可能是钙化灶的表现,但这种钙化通常较粗大,分布较分散,与乳腺癌的微小、簇状钙化不同。

  后方回声:肿瘤后方回声一般无明显衰减或增强,部分肿瘤后方回声可轻度增强,这是由于超声在穿过肿瘤组织时,发生了一定的散射和折射,导致后方组织回声相对增强。

  血流信号: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乳腺纤维瘤内部血流信号通常较少或无明显血流信号。少数较大的肿瘤或生长活跃的肿瘤,内部可见点状或短棒状血流信号,但血流阻力指数一般较低,多在 0.5 - 0.7 之间。

  2.4 超声检查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超声检查无辐射,可重复性强,能够实时动态观察乳腺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变化,对于年轻女性和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的乳腺检查尤为适用。同时,超声检查还可以引导穿刺活检,提高活检的准确性。

  局限性:超声检查对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依赖较大,不同医生之间的检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此外,对于一些微小的乳腺纤维瘤或位置较深的肿瘤,超声检查可能难以准确发现和诊断,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三、乳腺纤维瘤的病理诊断要点

  3.1 标本采集

  细针穿刺活检:在超声引导下,使用细针抽取肿瘤组织细胞进行涂片检查。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但获取的组织细胞量较少,有时难以明确诊断,尤其对于一些不典型的乳腺纤维瘤或与乳腺癌鉴别困难的情况,细针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有限。

  空心针穿刺活检:采用较粗的空心针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肿瘤,获取较多的组织条进行病理检查。空心针穿刺活检能够获取足够的组织样本,进行更详细的病理分析和免疫组化检查,诊断准确性较高,是目前常用的术前诊断方法之一。

  手术切除活检:对于怀疑恶变或诊断不明确的乳腺纤维瘤,通常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获取肿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活检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还能同时切除肿瘤,达到治疗的目的。

  3.2 病理形态学特征

  大体观察:手术切除的乳腺纤维瘤标本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结节,质地坚韧,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乳腺组织界限清楚。切面呈灰白色或浅灰色,可见编织状或漩涡状结构,这是由于肿瘤内纤维成分排列整齐所致。

  显微镜下观察

  上皮成分:乳腺纤维瘤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组成。腺上皮细胞呈单层立方或低柱状,排列成腺管或腺泡状结构,细胞形态规则,核分裂象少见。

  纤维成分:纤维组织是乳腺纤维瘤的主要成分,呈波浪状或编织状排列,胶原纤维丰富,纤维母细胞形态较一致,核呈梭形,染色质均匀分布,无异型性。根据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比例不同,可将乳腺纤维瘤分为纤维腺瘤(纤维成分占优势)和腺纤维瘤(腺上皮成分占优势)两种类型。

  3.3 免疫组化检查

  免疫组化检查可以帮助进一步明确乳腺纤维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常用的免疫组化指标包括:

  ER(雌激素受体)和 PR(孕激素受体):乳腺纤维瘤的腺上皮细胞通常表达 ER 和 PR,但表达强度一般较低。ER 和 PR 的表达情况对于判断肿瘤的激素依赖性和指导内分泌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SMA(平滑肌肌动蛋白)和 Vimentin(波形蛋白):纤维母细胞通常表达 SMA 和 Vimentin,这些指标有助于鉴别纤维组织和上皮组织,明确肿瘤的组织来源。

  Ki - 67:Ki - 67 是一种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乳腺纤维瘤中 Ki - 67 的表达率一般较低,表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较低,生长相对缓慢。

  3.4 病理诊断的注意事项

  乳腺纤维瘤的病理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检查等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对于一些形态学不典型的乳腺纤维瘤,如细胞丰富型纤维腺瘤、幼年性纤维腺瘤等,容易与乳腺癌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在病理诊断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肿瘤的边界是否清晰、有无包膜、细胞形态和排列方式是否规则等特征,同时结合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四、结论

  超声检查和病理诊断在乳腺纤维瘤的诊断中各有其重要性和优势。超声检查能够提供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和血流等影像学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病理诊断则是确定肿瘤性质和组织学类型的“金标准”,能够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在实际工作中,应将超声检查和病理诊断相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提高乳腺纤维瘤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关资讯Health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