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慢性乳腺炎是乳腺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乳腺疾病混淆,导致误诊误治。准确诊断和鉴别慢性乳腺炎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文详细阐述了慢性乳腺炎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方面,并分析了其与急性乳腺炎、乳腺癌、乳腺结核等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一、引言
慢性乳腺炎是一种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乳腺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多样,缺乏典型的特征性症状和体征,且与多种乳腺疾病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因此诊断难度较大。误诊不仅会导致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治疗,还可能延误病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明确慢性乳腺炎的诊断标准,掌握其与其他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慢性乳腺炎的诊断标准
2.1 临床表现
乳房肿块:这是慢性乳腺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肿块可位于乳房的任何部位,多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病。肿块质地硬韧,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可有轻度粘连。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可能仅数毫米,大的可占据整个乳房。部分患者肿块可伴有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疼痛程度不一,可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
乳头溢液:约 10% - 20%的慢性乳腺炎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溢液多为浆液性、血性或脓性。乳头溢液可为单孔或多孔,颜色和量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的重要参考。
乳房皮肤改变:少数患者可出现乳房皮肤改变,如皮肤红肿、增厚、粗糙,类似橘皮样改变,但程度一般较乳腺癌轻。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皮肤凹陷,是由于炎症累及 Cooper 韧带,导致韧带缩短,牵拉皮肤所致。
全身症状:一般情况下,慢性乳腺炎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在病情急性发作或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
2.2 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检查:乳腺超声是诊断慢性乳腺炎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超声图像可显示乳房内肿块的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等情况。慢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多为低回声或无回声肿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肿块内可见点状或斑片状强回声,提示可能有钙化或脓液形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显示肿块周边及内部有少量血流信号。
乳腺钼靶 X 线检查:乳腺钼靶 X 线检查对慢性乳腺炎的诊断也有一定的价值。钼靶图像可显示乳房内肿块的密度、形态、边缘及钙化情况。慢性乳腺炎的钼靶表现多为不规则形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部分肿块周围可见毛刺征。钙化多为粗大、分散的钙化点,与乳腺癌的细小、簇状钙化有所不同。但钼靶检查对年轻女性的乳房显像效果较差,且有一定的辐射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 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多参数、多平面成像,对于慢性乳腺炎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MRI 可清晰显示乳房内肿块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炎症的浸润情况。慢性乳腺炎的 MRI 表现多为 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时间 - 信号强度曲线多为平台型或流出型。
2.3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慢性乳腺炎的金标准。可通过细针穿刺活检、空心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等方法获取乳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慢性乳腺炎的病理表现主要为乳腺导管扩张,导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非干酪样坏死肉芽肿,部分病例可见导管上皮增生、鳞状化生等改变。
2.4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在慢性乳腺炎急性发作或合并感染时,血常规检查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于怀疑有细菌感染的慢性乳腺炎患者,可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并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自身抗体检测: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慢性乳腺炎,可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ANA)、抗双链 DNA 抗体(ds - DNA)、类风湿因子(RF)等,以协助诊断。
三、慢性乳腺炎的鉴别诊断要点
3.1 与急性乳腺炎鉴别
发病急缓:急性乳腺炎起病急骤,常在产后 3 - 4 周内发病,而慢性乳腺炎病程较长,可反复发作数月甚至数年。
症状表现:急性乳腺炎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疼痛剧烈,患者常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而慢性乳腺炎症状相对较轻,多为隐痛或胀痛,全身症状不明显。
影像学检查:急性乳腺炎的超声图像多显示乳房内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周围可见液性暗区,提示有脓肿形成。而慢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如前文所述,与急性乳腺炎有所不同。
3.2 与乳腺癌鉴别
临床表现:乳腺癌的乳房肿块质地坚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常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而慢性乳腺炎的肿块质地相对较软,边界虽不清但活动度尚可,一般无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癌晚期可出现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内陷等典型症状,而慢性乳腺炎的皮肤改变相对较轻。
影像学检查:乳腺癌的钼靶图像多显示不规则形高密度肿块,边缘毛刺状,周围可见簇状细小钙化点。超声检查显示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丰富。而慢性乳腺炎的影像学表现与乳腺癌有明显区别。MRI
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乳腺癌的 MRI 增强扫描后多呈快速强化、快速消退的特点,与慢性乳腺炎的强化方式不同。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鉴别乳腺癌和慢性乳腺炎的关键。乳腺癌的病理表现为癌细胞排列紊乱,呈巢状、腺管状或索状结构,细胞异型性明显。而慢性乳腺炎的病理表现如前文所述,主要为炎症细胞浸润和非干酪样坏死肉芽肿形成。
3.3 与乳腺结核鉴别
病史和全身症状:乳腺结核患者多有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结核病史,常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而慢性乳腺炎一般无结核病史,全身症状不明显。
影像学检查:乳腺结核的钼靶图像可显示乳房内不规则形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部分肿块内可见钙化点,钙化多为粗大、分散的钙化。超声检查显示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液性暗区,提示有脓肿形成。慢性乳腺炎的影像学表现与乳腺结核有一定相似之处,但乳腺结核的病变范围可能更广泛,且常伴有淋巴结结核。
病理学检查:乳腺结核的病理表现为干酪样坏死、结核结节形成,抗酸染色可找到结核杆菌。而慢性乳腺炎无干酪样坏死和结核杆菌感染的证据。
3.4 与乳腺增生症鉴别
临床表现:乳腺增生症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乳房肿块多为双侧多发,质地韧,边界不清,活动度好。而慢性乳腺炎的疼痛与月经周期关系不明显,肿块多为单侧,质地相对较硬。
影像学检查:乳腺增生症的超声图像多显示乳房内腺体增厚,结构紊乱,内部回声不均匀,无明确肿块形成。钼靶检查可显示乳房内弥漫性密度增高,边缘模糊,无钙化或仅有粗大钙化点。慢性乳腺炎的影像学表现与乳腺增生症不同。
病理学检查:乳腺增生症的病理表现为乳腺导管和腺泡上皮增生,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无炎症细胞浸润。而慢性乳腺炎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和非干酪样坏死肉芽肿形成。
四、结论
慢性乳腺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在诊断过程中,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必要时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要注意与急性乳腺炎、乳腺癌、乳腺结核、乳腺增生症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避免误诊误治。只有准确诊断慢性乳腺炎,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肉芽肿性乳腺炎,作为一种乳腺的慢性炎症疾病,给许多女性带来了困扰。为了有效预防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生,女...
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总是会发生很多妇科疾病,比如乳腺往往是疾病发生的地方,乳腺炎是发生在乳腺的常见...
哺乳期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的乳腺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了解哺乳期乳腺炎的具体症状对于及时发现和治...
女性患上急性乳腺炎早期会有明显的症状,尤其是在乳腺的位置有肿块,疼痛,甚至还会有红肿的情况,无法触碰,...
乳腺炎是女性乳腺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哺乳期与非哺乳期女性均可能中招。它带来的乳房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