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二级专科医院 ·郑州市医保定点医院

当前位置:主页 > 乳腺科 > 乳腺结节 >

乳腺结节的分类与临床表现特征解析时间:2025-09-14 15:32  来源:乳腺专科医院

  乳腺结节是乳腺组织中常见的占位性病变,涵盖良性、恶性及炎性等多种类型。其分类与临床表现特征对早期诊断、治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具有关键意义。本文结合影像学特征、病理结果及临床实践,系统解析乳腺结节的分类体系与临床表现特征。

  一、乳腺结节的分类体系

  (一)基于病理性质的分类

  良性结节

  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20-35岁年轻女性,占乳腺良性肿瘤的75%。触诊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质地韧实,活动度佳。超声显示低回声结节,包膜完整,血流信号稀疏。

  乳腺囊肿:因导管阻塞导致分泌物潴留形成,分为单纯性、复杂性和混合性囊肿。单纯性囊肿超声呈无回声区,壁薄光滑;复杂性囊肿可能合并出血或感染,需穿刺活检排除恶性可能。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40-50岁女性,分为中央型(位于大导管)和外周型(位于终末导管)。中央型恶变率<5%,外周型恶变率达10%-15%,表现为单侧单孔血性溢液。

  乳腺增生结节:与内分泌紊乱相关,结节质地韧,边界不清,随月经周期变化。月经前结节增大变硬,疼痛加重;月经后缩小变软,疼痛缓解。

  恶性结节

  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基底膜,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95%。

  浸润性癌:

  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类型,占乳腺癌的70%-80%。结节质地硬,边界不规则,活动度差,常伴皮肤橘皮样变或乳头内陷。

  浸润性小叶癌:占乳腺癌的10%-15%,早期易侵犯淋巴管,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特殊类型癌:如乳头状癌、髓样癌,分化程度较高,预后优于浸润性导管癌。

  炎性结节

  哺乳期乳腺炎:乳汁淤积引发细菌感染,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伴发热等全身症状。超声显示边界模糊的低回声区,需抗生素治疗及排空乳汁。

  非哺乳期乳腺炎:包括肉芽肿性乳腺炎和浆细胞性乳腺炎,病因不明,易反复发作,需病理活检确诊。

  (二)基于BI-RADS分级的分类

  BI-RADS(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是国际通用的乳腺结节评估标准,分为7类:

  0类:评估不完全,需结合其他检查(如MRI)进一步判断。

  1类:未见异常,常规体检即可。

  2类:良性病变(如单纯囊肿、纤维腺瘤),建议6-12个月复查。

  3类:良性可能性大(恶性概率≤2%),建议3-6个月随访。

  4类:可疑恶性,需穿刺活检,分为4a(低度可疑,恶性概率2%-10%)、4b(中度可疑,10%-50%)、4c(高度可疑,50%-95%)。

  5类:高度提示恶性(恶性概率≥95%),需手术治疗。

  6类:病理证实为恶性,已接受治疗。

  二、乳腺结节的临床表现特征

  (一)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是乳腺结节最常见的症状,其特征因结节性质而异:

  良性肿块:多为单发,质地韧实,边界清晰,活动度好。例如,乳腺纤维腺瘤触诊呈“弹珠感”,乳腺囊肿触诊有波动感。

  恶性肿块:质地坚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常与周围组织粘连。晚期可固定于胸壁,伴皮肤凹陷或卫星结节。

  (二)乳房疼痛

  乳房疼痛与结节性质及内分泌状态相关:

  良性结节:疼痛多为胀痛或刺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乳腺增生结节在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后缓解;乳腺炎结节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伴局部红肿。

  恶性结节:早期通常无痛,晚期可出现持续性钝痛或刺痛,因肿瘤侵犯神经或胸壁所致。

  (三)乳头溢液

  乳头溢液是乳腺结节的警示症状,需警惕恶性可能:

  良性溢液:多为双侧、多孔,呈乳白色或浆液性。乳腺增生溢液常与月经周期相关;导管内乳头状瘤溢液多为单侧单孔血性。

  恶性溢液:多为单侧单孔血性或浆液性,伴结节质地硬、边界不清。乳腺癌患者中,约10%-15%以血性溢液为首发症状。

  (四)皮肤改变

  皮肤改变是乳腺结节恶性的重要标志:

  橘皮样变:因淋巴管阻塞导致皮肤水肿,毛囊孔凹陷,形似橘皮。

  酒窝征:肿瘤侵犯Cooper韧带,导致皮肤凹陷。

  卫星结节:肿瘤细胞沿淋巴管扩散,在原发灶周围形成多个小结节。

  (五)腋窝淋巴结肿大

  腋窝淋巴结肿大提示乳腺结节可能已发生转移:

  良性肿大:乳腺炎引起的淋巴结肿大伴压痛,经抗生素治疗后可缩小。

  恶性肿大:乳腺癌转移的淋巴结质地坚硬,活动度差,可融合成团。晚期可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三、临床诊疗建议

  影像学检查:超声是首选筛查方法,可区分囊性与实性结节;钼靶对微小钙化灶敏感,适用于40岁以上女性;MRI用于致密型乳腺或复杂病例的评估。

  病理活检:空心针穿刺活检是确诊恶性结节的金标准,可明确病理类型及分子分型。

  治疗策略:

  良性结节:直径<1cm且无症状者可定期随访;直径>3cm或增长迅速者需手术切除。

  恶性结节:根据分期选择手术(保乳或全乳切除)、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综合方案。

  预防措施: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脂饮食,选择合适内衣,哺乳期正确哺乳,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乳腺专项体检。

  乳腺结节的分类与临床表现特征是临床诊疗的核心依据。通过综合影像学、病理学及临床表现,可实现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关资讯Health information